一次性紙杯新國標將落地 專家稱實施有難度現在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使用一次性物品越來越多。比如:大家在喝水時就經常會使用到一次性紙杯。其實看上去很衛(wèi)生的這些一次性紙杯實際上既不環(huán)保,也不健康。 目前,我國只有一次性紙杯的行業(yè)標準,消費者呼之欲出的國家標準出臺一波三折。最近有消息說,新國標將在一個月后的6月1日正式實施。 新標準對紙杯的杯口和杯底印刷位置有嚴格規(guī)定,“杯口距杯身15毫米內、杯底距杯身10毫米內不應印刷”,這樣可以避免消費者在使用一次性紙杯時誤食紙杯外包裝上印刷的油墨,從而提高紙杯的使用安全性。 懸空三多年的紙杯國家標準即將落地,新國標有望于6月1號正式實施。新國標從根本上對紙杯的原材料、添加劑、制品、包裝、印刷等提出了高于行業(yè)標準的要求。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介紹說,新國標規(guī)定,“杯口距杯身15毫米內、杯底距杯身10毫米內不應印刷”。 董金獅:我們在喝水時嘴可能會接觸杯口附近,15毫米之內不印刷就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消費者安全。還有杯底為什么也不能印呢?因為杯子在套的時候,杯底容易蹭到另一個杯子的內側。因此下面也不讓印刷,這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安全。 新國標還明確規(guī)定:不得人為添加熒光增白劑。一旦熒光物質進入人體,就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如果劑量達到一定程度可能使人體內的細胞發(fā)生變異,成為潛在的致癌隱患。 對于紙杯的材質,董金獅說,新國標不再強制要求使用“可降解物質”制作紙杯。 董金獅:現在我們認為不降解的更安全。原來我們有點盲目,什么都推廣可降解的。實際上,經過這么多年,我們認為,可降解技術第一不成熟,第二不安全,第三浪費資源。所以,現在,回歸到安全放在第一位,我們不要求可降解了,就是普通的也行,降解的也行。 新國標中還規(guī)定,不得使用回收材料作為原料制作紙杯,生產時要使用環(huán)保油墨。 董金獅:過去我們使用油墨都是苯類的,油墨中含有苯或者甲苯等有毒溶劑,就像報紙一樣有味道,其實就是有毒有害有味道。 [page] 與紙杯新國標同時發(fā)布和實施的標準還有《紙碗》、《紙餐盒》的國標,這三個紙制品的國家標準出臺,結束了紙質食品包裝容器產品沒有國家標準的缺憾。專家同時指出,目前,新國標對紙杯印刷位置有了明確的要求,但對紙碗和紙盒卻沒有要求,這將為公平競爭留下遺憾和詬病。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新國標沒有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這也將給標準的公平性、科學性留下隱憂。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分析指出,新國標的實施存在一定難度。 董金獅:這個標準是2011年12月5日就發(fā)布了,要求2012年6月1日實施,但是這個標準真正印出來已經是4月初了,也就是給企業(yè)留的時間比較短,執(zhí)行起來會有一些困難。因為好多企業(yè)面臨模具、模板甚至工藝的調整。 生活中,很多消費者因為使用了劣質的一次性紙杯,在盛滿水的情況下紙杯會變軟。于是,大家找來杯托加固紙杯。環(huán)保專家董金獅說, 董金獅:有些劣質紙杯會滲漏,有些人家里或辦公室用個杯托,實際上這都是悲劇。用杯托盛水我認為是個悲劇,是對一次性杯子最大的諷刺。 為了避免悲劇的發(fā)生,消費者在市場上如何才能挑選到合格的一次性紙杯呢?董金獅介紹說,大家在選購一次性紙杯時要一看,二聞,三動手。 董金獅:第一是看,要看包裝上的標識信息是不是全。如果打開以后,我們要看紙杯的顏色不要過于鮮艷;紙杯對著光線看不要有雜質。第二就是聞,聞紙杯有沒有刺鼻的異味,特別是油墨的味道,或者是發(fā)霉的味道。第三就是動手捏一下,好的紙杯很硬,有回彈性,劣質的紙杯往往捏了以后很軟,沒有回彈性能,一捏就扁了。 如何才能使一次性紙杯用出安全呢?環(huán)保專家董金獅提醒消費者,在使用一次性紙杯的時候,第一杯水不要喝,最好是倒掉。特別要注意,過冷或過熱的水都不適合用一次性紙杯。 董金獅:消費者在使用時要注意幾點。第一,紙杯里是一層塑料,外面是紙,如果盛過熱的東西時會散發(fā)出一些味道,因為在熱的情況下,有害物質會揮發(fā)得更多;但是如果加太涼的東西,紙杯又會吸潮,比如:大家在喝啤酒或冷飲時,我們會感到紙杯變軟。所以看來,紙杯不適宜溫度太高的,或太冷的,兩頭都不太合適。 |
|
力川包裝定制服務流程
立即定制>>